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公益福利网
热点新闻
首页 > 会内动态 > 会内活动
黑龙江养老服务业第二次推进会成功召开
        正文浏览次数:2229
  2015-11-10 10:03:3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10月28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养老服务业第二次推进会,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总体要求,总结我省养老服务工作,并对下步工作进行部署。

  省政府副省长、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组组长孙永波做了重要讲话,省民政厅副厅长、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国黎同志代表推进组做了工作报告,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卫计委及哈尔滨市、黑河市在会上进行了发言。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组副组长王大为主持。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组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工作部署,积极发挥工作职能,使全省养老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强劲发力、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初步形成了“多点支撑”的推进格局,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是突出项目牵引,养老机构建设迅猛发展。去年全省首届养老服务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召开以来,全省掀起了大抓养老机构项目建设的热潮。通过深化招商引资、推进项目落地、跟进服务督导,使全省养老项目建设呈现出“大干快上”的喜人局面。全省共建成和新建民办养老机构180个,其中,新引进和去年招商落地的亿元以上“大项目”有30个,预计总投资95亿元,并有9个项目已经开工或试运营,到位资金37.3亿元;各地闲置公共资产转型养老机构项目已经落实的有4个。同时,全省建成公办养老机构18个,新开工了14个200张床位以上的县级公办养老机构,总投资9.07亿元,基本消灭了县级公办养老机构“空白点”。年底前,全省将新增各类养老床位2.6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将超过30张。特别是我们推动哈尔滨“春夏秋冬”集团引进香港盘实资本,开工建设了“黑龙江省乐活休闲旅游养老服务中心”,该项目计划投资25亿元,设计养老床位8000张,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在省卫计委的支持下,正在配套建设一所三甲医院,并签约日本“长谷川株式会社”,引进养老管理团队和经验、引进老年用品销售和开发、引进养老护理人才培训,为全省乃至全国打造了“引资购商”发展高端养老产业的样本。

  二是用好资源优势,候鸟(旅居)式养老开局良好。今年是我省整体推进候鸟式养老的启动之年,围绕“整合资源、宣传推介、优化服务”三个环节的工作,推动我省候鸟式养老产业在规模化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成立了“黑龙江天鹅颐养联盟”,实现了全省养老优势资源的“整合利用、整体联动、互补共享”,并与14个省市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是永波副省长亲自带领“天鹅颐养联盟”分赴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厦门等6个城市举办了系列宣传推介会,现场签订了78项意向性合作协议,共有70多家国家和地方媒体对我省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全国引起了振动。据统计部门统计,今年夏季,有64万60岁以上老人来我省旅游、旅居,较好地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我省组织开展了“候鸟养老优质服务季”活动,靠优质服务让候鸟老人“口口相传”,进一步扩大了我省“夏季养老天堂”的品牌影响力,并总结出一套“宣传推介、组织对接、服务接待”的成型做法,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是推进产业融合,“医养结合”模式全面铺开。年初,省卫计委和民政厅联合召开了全省民政和医疗卫生系统“医养结合”现场推进会,永波省长亲自到会讲话,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此基础上,两家联合抓了哈尔滨市“医养结合”试点、制定了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业的文件,在推动“医养融合”式发展上探索了路子、形成了特色。截止目前,全省30%以上养老机构内设了医疗机构,50%以上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了合作协议,建了绿色通道;基本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到90%以上的社区居家老年人。同时,我们积极鼓励闲置医疗资源向养老转型、扶持医院领办养老机构,使全省新增10多家大型“医养结合”机构,并催生出医院与养老院“联体服务”、医院改建老年护理院、医院“以医带养”等多种发展模式。同时,依托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爱心养护康复中心”,针对老年慢性常见病,研制10个系列中医诊疗套餐,开发了5类中草药健康产品;形成了“医养产品”系列;依托漠河北极村张仲景养老院,针对老年人9种中医体质类型,利用我省生态化和绿色食品优势,引入“治未病”理念,开发了6大类老年养生套餐,形成了“康养产品”特色,以中医养老产品打造龙江养老品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投资建设的哈南分院爱心养护康复中心项目,设计床位10000张,计划总投资18亿元,目前已经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集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于一体的“以医带养”养老机构和全省“医养结合”示范项目。

  四是着眼改善民生,社区居家养老有序推进。在城市,新建扩建289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室),使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82%,并推进了公办养老机构向社区老年人开放服务、实施了特困老年人社工服务项目。在农村,投入福彩公益金3214万元,整合改造了6个敬老院,对838个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进行了补助,并依托乡镇级敬老院、农村幸福院和五保家园,将居家养老服务向农村老年人延伸。同时,在省卫计委的支持下,依托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内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免费体检、健康监测、保健咨询等服务,并推行了社区居家老年人自愿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基本实现了“应签尽签”。

  五是立足长远发展,产业建设基础不断夯实。一方面,探索建立养老产业核算体系。会同省统计局,在没有可参照先例的情况下,研究制定了全省《养老服务业数据统计监测指标框架》和《全省养老服务业增加值测算方案》,从我省既有“规上服务业”中选取8个直接从事养老的相关行业、39个从事辅助性养老活动的特征行业共47项指标,并依据与养老服务业的关联程度等因素,确定了各个指标权重,形成了全省养老服务产业统计数据监测和产业增加值测算体系。据此测算,我省2013年养老产业增加值为1262.21亿元,占GDP总量(14800亿元)的8.5%,与国家公布的相关数据基本吻合,也比较符合我省实际。建立这一核算体系在全国属于先例,将助力全省养老服务产业体系由“模糊”走向“清晰”,并为长远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方向性引领。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互联网+养老”。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互联网+养老”行动计划》,拟开发建设全省养老云服务平台、并推进“互联网+养老”示范城市和“智慧养老社区”建设,推动互联网技术在“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式养老、候鸟式异地养老、老年产品开发”等重点领域深度运用,使养老服务业实现“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目前,通过积极争取,我省养老云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列入国家“十三五”期间“信息惠民工程”重点项目,并与“东北网”合作进入了系统开发阶段。

  会议强调,尽管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有了良好的开局,但在养老服务业由“托底保障事业”向“事业与产业并重”转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一是一些关键性政策有待突破。比如,养老机构内使用医疗保险结算的难题还没能完全解决,制约着“医养结合”的顺利发展;再比如,养老机构“赢利性”与“非赢利性”界限及差别待遇,削弱了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吸引力”。二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急需推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向的是90%以上的老年人,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目前我省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扶持政策、服务项目、推进路径上与群众需求都有较大差距。三是候鸟式养老产业面临瓶颈。主要是缺乏服务产品设计,宣传推介的针对性有待提高;整体接待服务能力有限,对产业后续发展形成制约;四是小型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存在“两难”。由于一些小型民办养老机构先天资金不足,导致基础设施不完善,消防不达标,民政不敢发照,也享受不到相关的扶持政策,形成了“管不住、帮不上”的两难困境。五是养老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主要是由于从业人员待遇低、护理人员培训少,导致养老服务行业人才缺乏,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会议要求,下一步,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的部署和有关要求,紧盯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满足全省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根本,以打造市场化的养老服务产业为目标,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用好全省各地的优势潜力,着力推动“托底养老事业、社会化养老服务、市场化养老产业”齐头并进。

  一要加大政府投入,办好托底养老服务事业。一是完善落实好城市“三无”、农村“五保”老人生活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特困老人生活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二是在推动高龄老人津贴、贫困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补贴“提标、扩面”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我省社会困境老年人养老保障的意见,整合和完善“贫困、因病致贫、失独、孤寡、失能”等社会困境老年人养老保障政策,使公共养老资源惠及到更多的社会老年人;三是完善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布局。在城市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上,要彻底消除县级公办养老机构空白点;在农村敬老院建设上,要重点对乡镇级敬老院进行整合改造,大力支持农村“幸福院”建设。特别是要结合公办养老机构改制,明确其“兜底保障”的功能定位,建立政府供养对象、困境老年人入院评估制度,排好优先顺序,在满足政府供养对象机构养老需求的基础上,把公办机构养老服务逐步向困境老人拓展。同时,要把公办机构收住的社会自费老年人逐步向民办养老机构转移,并推进面向自费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进行“公建民营”转制,并逐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政府供养的老人,交由民办养老机构供养,从而解决好高收入老年人占用公共养老服务资源而困境老年人望院兴叹的问题。

  二要完善政策措施,培育好市场发展主体。一是完善政策。围绕“消除养老机构性质界定与享受优惠政策的壁垒、扶持小型民办养老机构规范化发展、鼓励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体”等方面,创新政策,力求突破,切实激发社会力量、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二是简政放权。切实简化养老服务项目审核、审批手续,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涉老组织、机构审批及立项、环保、建设、卫生、消防等手续办理一律下放到县(市、区)级,并落实好“一次审批、网上审批”的要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降低养老服务业的进入门槛。三是促进公平。进一步完善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相关政策,在符合设立条件的前提下,对“小型与大型、赢利与非赢利、内资与外资”养老机构一视同仁,给予国民待遇,在建设运营中实行同等的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坚决破除不平等待遇。要允许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提取一定比例的年度盈余收益,用于奖励投资者,形成良性的收益机制,充分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特别是要制定出台公办养老机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收费标准政府指导价格,解决好当前公办养老机构、非赢利性养老机构利用公共资源和政府资助优势与其它民办养老机构抢市场的问题,促进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公平竞争、有序发展。四是树立导向。依托近年来我省培育发展起来的哈尔滨市安康福利院、省乐活休闲养老服务中心、省中医药大学老年护养中心、海员医院爱心养护院等知名养老服务实体,打造我省养老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和品牌,并将它们的规划设计理念、经营管理经验、资本运作方式、服务质量标准,以养老服务管理公司、养老服务投资公司的途径,向全省各类养老机构“移植”和拓展,带动全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不断向高水平迈进。同时,要积极推进建立养老服务产业基金,以财政性资金为杠杆,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采取资本运作的方式解决养老服务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要围绕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像对待养老机构一样,对社会兴办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体给予资金补助和政策优惠,使之尽快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老年人购买服务补贴制度,在适当的范围内对老年人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给予资金补助;再一方面,要在不断完善社区为老服务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依托推进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养老社区”,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整合起来,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为老年人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依靠增大高质量的服务供给,激活有效养老服务需求。

  四要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我省养老产业品牌。一方面,要切实擦亮候鸟养老品牌。经过今年夏季的宣传推介,“夏季养老在龙江”的品牌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取得了一些实效。但同时也对改进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在宣传推介工作上,需要我们拿出具有商品属性的候鸟式养老“拳头”产品,来吸引外地老人;在服务接待上,还需要加强省内省外、省内各地、旅游与养老机构之间的相互衔接与配合,以提高接待和服务质量。特别是随着候鸟老人逐年增多,我省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就会突显出来。对此,我们既需要继续走出去“招人聚财”,更需要加快提高我省的服务和承载能力。炳华同志讲到发展“分布式”候鸟式养老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意思就是在资源环境优势明显的地区,以区域内的大型养老机构为中心,将为候鸟老人服务向周边的“候鸟养老小镇”、“候鸟老人之家”辐射,提高区域承载能力。我想,结合我省新型城镇化、旅游名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关键的是各个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谋划,给予引导和扶持。另一方面,要推出“医养结合”名牌产品。老年人最关注的就是健康,抓“医养结合”就是抓住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矛盾。今年以来,我省在推进“医养结合”上进展很快,也总结出了很多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同时,按照陆昊省长的要求,我们抓了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爱心养护中心、漠河北极村张仲景养老院两个示范点,并分别开发了“医养、康养”两套系列产品,这些服务模式和服务产品,都急需我们去推广,只有把“点上”的经验在“面上”普及了,把开发的产品营销出去并打响品牌了,才能真正形成产业,实现规模效应。

  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组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及联络员;各市地分管副市长、副专员,绥芬河市、抚远县分管副市长、副县长,民政局局长、社会福利科(处)负责人,以及省民政厅有关处室局同志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admin)

 热点文章导读 
 图库 
版权所有:中国老年公益福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