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公益福利网
热点新闻
首页 > 社会广角 > 案例选编
聚焦投资骗局:老年人投资为什么总被骗?
        正文浏览次数:2684
  2015-11-10 12:34:0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先说好,聊天时,别提投资公司‘跑路’的事,我老伴还不知道这件事,我怕她身体受不了。”3月5日下午,记者一推开刘先生的家门,他首先“约法三章”。刘先生今年84岁,一家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老伴82岁。2014年,他分三次在两家投资公司投下约30万元,如今两家公司都“跑路”了,约10万元有去无回。至今他的全家人蒙在鼓里,只有他一个人默默地承受这份孤单和压力。

  出手前很谨慎,曾专门到工商局查资料“投资公司‘跑路’后,上当受骗的多是老年人,于是社会上有种说法,老年人啥都不懂,最容易上当受骗。其实老年人投资比年轻人更谨慎,这不是老年人的错。”

  刘先生回忆,他第一次接触投资公司是在2014年初,当时他正在楼下晒太阳,济南经二路上的山东裕达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到小区里散发广告单页,他注意到回报率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于是“有点动心”。刘先生先到投资公司实地考察一番。“公司开在经二路这么繁华的地段,大厅也敞亮,尤其是墙上挂着的工商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为核实这家公司的真伪,他又专门跑到济南市工商局求证。在刘先生留存至今的一张纸上,记者看到,2014年1月8日,济南市工商局为其出具了一份“公司登记基本情况表”,上面显示,山东裕达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有3000万元。

  “这是大公司啊!”刘先生的疑虑彻底打消了。然而,他忽略的是,投资公司超范围经营,这张表上还提及公司的经营范围:以自有资产投资及投资咨询(不含金融、证券、期货咨询);非融资性担保服务;经济贸易咨询;房地产开发、园林绿化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市政工程的施工(以上凭资质证经营)。

  记者注意到,大多数受害者是被工商登记执照蒙骗的。有的公司号称“系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其解释竟然是“公司是在省工商局注册的,省工商局又归省政府管理”,然而,这不能证明这家公司的经营行为就是合法的。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工商系统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实行了注册资本金改为认缴制、无需验资、年检改年报等一系列措施降低公司注册的门槛,被一些骗子钻了空子。

  ●记者拆招不少市民以为有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就是正规运营的公司了。其实,这不过是任何一家公司注册成立的基本手续,与其行为是否合法并无因果联系。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后,发起人可自主约定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也不再限定要在规定年限内出资到位。所以,注册资本3000万元,并不意味着公司就真的有这么多钱。

  在认缴制下,虽然注册资本讲究权责合一而且要向社会公开,但有些投资公司在设立之初就抱着“骗一把就跑”的心态,根本不会在乎虚报注册内容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宣传无孔不入,投资项目看上去很诱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刘先生首先在这家投资公司投入4万元,期限为最短的三个月。此后每个月,刘先生都能按时收到440元的利息,这让他对投资公司逐渐放松警惕,随后办理了延期。本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意识,刘先生随后跑遍了济南东南西北各个角落的投资公司,位于和谐广场的、万达广场的、洪家楼的……他对各家公司的投资项目和投资回报率了如指掌。投资,成了一段时间内老年人之间的社交语言。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不少人家墙上的挂历,印着投资公司的名称;餐桌上的抽纸,印着投资公司的名称;洗手间的毛巾和厨房的手提袋,到处都是各家公司发放的礼品。

  很快,刘先生又在佛山街上的山东裕坤投资有限公司投了钱,这家公司提供的融资企业叫汉中市万忠茶叶有限公司,在投资公司的大厅里还播放这家茶厂的视频介绍。

  刘先生说,现在想来,“疏忽了对投资项目的考察”。话又说回来了,即便是在银行买理财产品,也不知道钱究竟投到哪里了、这个项目到底是好是坏;即便去实地考察了,也只是走马观花看个皮毛,根本了解不到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让这些老年人上当受骗的,还有他们对经济的一知半解。“我每天都准时收看新闻联播,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鼓励民间资本的发展,这使我误以为一夜之间遍地开花的投资公司,就是国家鼓励的民间资本。”

  这正中了投资公司的圈套。投资公司在项目讲解时也提到:“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很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企业融资问题急需解决。”刘先生随后签订了投资合同。

  ●记者拆招一些投资公司给出的项目企业很有可能只是虚假注册的皮包公司,所谓的项目并不存在。投资的钱则转入了投资公司的账户,用新吸引的投资来付给老用户利息,直到资金链断裂或难以兑付便一跑了之。

  在投资合同上,作为乙方出现的往往是借款企业而非投资公司,这样一来就成了个人把钱借给了项目企业。投资公司在日后为自己开脱非法吸收存款的罪名时,也会辩解称其只是民间借贷的一个中介。

  老年人手头有闲钱,“负利率”激发投资欲望在84岁刘先生的身上,折射出老年人日益富裕的钱包,和对投资理财的强烈需求。有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为了在夏天有个避暑的去处,他和老伴花30万元,在南部山区山脚下买了一套小产权房;为了保养好身体,不给孩子添麻烦,他和老伴每天早晚各吃一粒保健品,一粒的价格是13元,“一天光吃保健品就50多元”。日益膨胀的钱包,让他们成为各类机构的目标顾客。

  刘先生说,2007年股市行情一片大好,看到别人随便买个股票就能赚钱,他也忍不住在最高点开户做了股民,一只“四川长虹”让他割肉损失了1万多元;对股市望而却步后,他听从银行工作人员的介绍,购买了一只股票型基金,最终非但没获利,反而又造成18000元的损失。在那之后,刘先生就收手风险投资了。

  多年之后,走进投资公司,又造成他有生以来第三次投资亏损。这也是他投资经历的屡战屡败。让他想不通的是,人都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可是为什么他每次理财,想给资金找一个安全保值增值的出口,为啥每次都是失败呢?

  ●记者拆招很多投资公司都打着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名义进行宣传,号称“有担保无风险”。然而按照规定,非融资类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是开展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诉讼保全担保等等,以及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担保咨询以及服务,其业务对象一般是企业,不对个人开展投资业务。

  目前国家明令禁止担保公司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非法集资活动,即便是在金融办备案审核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也只能从事融资性活动的担保业务,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这是很多老年人不了解的。

  不愿跟子女商量,投资公司带来存在感记者注意到,在投资前,尽管有种种顾虑和不明白的地方,却没有一个老人跟子女商量,有的甚至会瞒着老伴。刘先生的解释是:“我自己的钱,为什么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他想了想,又说:“不商量是因为没法商量,无论你干什么,他们都反对,没有理由,不解释原因,常常三两句话把你打发了。”

  对于一辈子跟着组织走、退休后失去主心骨的老人来说,贫乏的社交生活,使他们囿于自己的小圈子,频频成为骗子的目标顾客。“没有退休的人,理解不了退休后的感觉,用一句粗话说就是猫狗不理。你不去找别人,永远不会有人来找你。”一位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投资公司给他们带来了难忘的社交生活。

  去年夏天,裕达投资包了三辆大巴车,载着上百名客户,去周村古街玩了一圈。“整个行程都是免费的,中午饭也免费,可以带一名家属。”刘先生带着老伴参加了这次旅游,同行的客户大多是有点余钱的中老年人。此后,刘先生还参加了一次长清五峰山的短途旅游。

  2014年11月,济南陆续出现投资公司“跑路”的情况后,刘先生感到有些不安。“有一天,投资顾问突然打电话告诉我,老板跑了,叫我也去派出所备个案。”刘先生的心一下子凉了,他期待的投资神话最终没有上演,又一次以失败告终。

  ●记者拆招不少读者在投诉时都提到,只要去投资公司咨询,往往就能获赠一盒抽纸。根据客户投资额、时间不同,投资公司会免费赠送水杯、抽纸、购物袋、购物车及大米、花生油等礼品。有的公司定期组织老客户免费旅游,这样可以进一步获取客户信任。

  有不少投资客户都是空巢老人,一来很少听取子女的投资建议,二来缺少晚辈的关怀。这样一来,投资公司的顾问、经理就频频打出感情牌,主动和老客户保持联系,让他们继续投资,并带来更多的资金和朋友。

  (责任编辑:admin)

 热点文章导读 
 图库 
版权所有:中国老年公益福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