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公益福利网
热点新闻
首页 > 老年文艺风采 > 民间老艺人
老张心中有杆“秤”
        正文浏览次数:2210
  2015-11-10 14:39:4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张师傅从23岁开始学制木称,坚持了半个多世纪。年岁增长,张师傅的眼力大不如从前,戴着400度的老花镜,他说,现在做一杆秤,靠的是用心。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寺后塘巷,年过七旬的张师傅开着一家传统木杆秤店。张老从23岁开始学制木秤,这一坚持就是半个多世纪。在张师傅的手中,小到250克、大到450斤的秤他都做过。这一辈子到底制作了多少杆秤,早已无法估量。随着年岁的增长,张师傅的眼力已大不如前,戴着400度的老花眼镜,他说,现在做一杆秤,靠的是用心。

  张师傅开的小店就在自家小屋,没有招牌,打开窗扇既是门面,又是厨房。日出而作,日落日息,365天几乎天天如此。小店地处小巷,平时过往行人不多,也没有多少路人会驻足注意这家无名的木杆秤店。

  张师傅今年已经75岁,谈起接班人,老人一脸无奈,两个儿子早些年也跟着学过,可是都嫌收入太少,早已转行。现如今,都是电子秤的天下,传统木杆秤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县城也只剩下这唯一一家木杆秤店了。

  张师傅说,现在干活的速度比不上年轻时。不过操起木刨的架式,真可谓宝刀未老。刨木杆的内功,包含了一半制秤的手艺,丝毫不能马虎。一根粗料要加工成又圆、又滑、又直,而且大小合适的秤杆,是初入师门的第一关。

  一根粗红木料,要经过粗刨、精刨、砂纸打磨,再用火烧去秤杆表面的木粉。

  以前烧秤杆用的都是刨花,现在有了煤气,省心不少。但煤气价格太高,家里做饭基本还是使用柴火灶。

  制作秤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目测平直度。这时,哪怕是微小的不平整,也逃不过张师傅的眼睛。

  秤杆的初坯完成了,张师傅开始画刻度。张师傅有着多年的制秤经验,每一道工序早已熟能生巧。

  在秤杆上制花。打孔的钻头是用针做的,每个秤花孔直径不到1毫米,这对老人实在是一个大考验。植秤花是个精细活,每一个秤花孔都要植入铝丝。

  张师傅说,他做的秤背花和边花加起来不会少于100个。每个制秤的师傅都有自己的制花方法,是不是自己做的秤,一看便知。

  加工秤头和秤尾。张师傅虽胡子花白,身子骨却十分硬朗,他说,干活就是练身体的最好方式。

  秤杆完成后,张师傅还要用手动木钻打孔,安装五金件。

  张师傅加工木杆秤的部分专用工具。

  张师傅脾气好,人踏实,附近的居民都是朋友。一有空,就有一些好友过来聊聊家常。聊天中老人说起一个谜语:“嘴巴弯弯,背上花花,秋千荡荡,钞票算算。”

  张师傅做过成千上万杆秤,还没有一杆秤是不准的。即便如此,老人每次制作完毕,都要亲自测试。现在由于视力不好,手脚也不灵活了,张师傅一般上午做一杆秤,下午做一杆秤。

  老两口知足常乐,粗茶淡饭,平淡是真。守着制秤这门手艺,一个月大概有一千块钱收入可以补贴家用。老人现在担心,制作木杆秤后继无人,自己坚守了五十多年的手艺也不知道还能走多远……

  (责任编辑:admin)

 热点文章导读 
 图库 
版权所有:中国老年公益福利网